床头捉刀人

  《世说新语》里,有一个《床头捉刀人》的故事。原文如下: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局限于《三国演义》对曹操的刻画,以为曹操是一个脸皮很薄的人,因为觉得自己长得不够帅,所以让崔琰假扮自己会见外国使节。后来发现使节很有才,生怕放虎归山,于是要把他抓回来杀掉。
  但是后来看了《三国志》和其他许多研究曹操的文章。觉得从前的想法是不对的。

  首先,到了曹操这个地位的人,应该不会在意自己的外表的美丑。他是个王,王比“身长八尺”“面如冠玉”什么的重要的多也有价值的多。王不会因为对外表不自信而让崔琰假扮自己,至少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更何况,找人假扮自己,替身的才学远比相貌重要的多。曹操手下智囊不少,崔琰并不算杰出的。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让崔琰假扮自己呢?这个人城府太深、心机太重,我不知道。我只能猜测他是一时兴起,玩个恶作剧罢了。在后海看到过,有的游客坐人力车玩到尽兴时,突然让车夫停下来,和车夫换个位置,自己尝尝蹬车载人的感觉。
  曹操玩过不少恶作剧,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就是很有名的恶作剧。吃饭的时候聊着聊着,突然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他也不怕把刘备给吓死?

  其次,曹操为什么要把使节抓回来?毋庸置疑,换作是谁都一定要把他抓回来,可是原因呢?曹操派人去抓,不是因为使节太有才,是因为使节看穿了自己,自己被羞辱了。
  可能有人不同意,说曹操有容人之量;可能还有人说,我是被杀杨修的案例误导了。没错,曹操有容人之量,杀杨修也确实并非因为嫉妒。杨修和使节不一样,杀杨修是为曹丕的接班铺路;杀使节,只是为了挽回面子。
  仔细想想,任何人见过的英雄都没有当使节的见过得多,抓小偷的警察也能练就火眼睛,何况承担出使任务的人本就是百里挑一的人才?书里只是说曹操换了套衣服,没有证据表明他还用化妆之类的手法来掩饰自己的身份。使节不过是说了一句“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这并不能证明他如何有才,只能证明他的出使阅历丰富,有识人的慧眼。
  那么为什么要杀使节呢?因为使节戳穿了自己的把戏。曹操制字谜,“一人一口酥”之类,本来就有希望别人猜中的意思——何况谜面并不难,被人猜中也不意外——哪怕是“鸡肋”,曹操可以说出来,就不会在乎被人读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深意。但是和崔琰唱双簧就不同了,既然是唱双簧,其目的就是不想被人揭穿,千万不能被揭穿。一旦揭穿了,虽然对方对自己的评价都是正面的,感觉还是被羞辱了。
  普通人被别人评价“英雄”,高兴还来不及呢。但是曹操不一样,他会惊慌,会蒙羞。所以曹操是天下两个英雄之一。


  突然写这篇东西,因为玩了很长时间的把戏全被揭穿了。我玩的把戏当然远远没有曹操的高明,揭穿把戏的人的评价也远远没有使节的评价高——非常之低。但我有和曹操一样的感觉:我被羞辱了,无地自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