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佛.《大教堂》

  半个多月前从网上买了四本书,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某人与某人合著的《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以及雷蒙德·卡佛的《大教堂》。
  在这里写几段,不是读后感,撒点野而已。


《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

  大二的时候一个学文学的师姐告诉我,《一九八四》是她看过的最好的小说。想起王小波在白银时代中也屡屡提起这本书,很想读一下。可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一直寻觅不得,这件事就放下了。前一阵子要从网上买《大教堂》,便顺带着把《一九八四》捎上。找书的时候查到了奥威尔的另一部作品《动物农场》,觉得耳熟,于是两本书都买了。
  结果还是吃了网购的亏:《一九八四》二十三万字,二百八十多面,定价10元(打八五折8.5元);《动物农场》六万字,一百二十面,定价也是10元(同样打八五折8.5元)。前者还算合理,可后者小薄书一本,没有版权费(奥威尔1950年死的,到现在超过半个世纪了),竟然敢卖十块钱,这不是扯淡么!?虽然网上能查到商品的字数和页数,但我这个大款根本不屑看,而且你这定价就太扯淡了,草泥马!
  书还是不错的。就作者而言,奥威尔的个人经历决定他对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国家)的观点比同期其他作家成熟得多;就作品而言,《一九八四》比《动物农场》成熟,也确实有资本在世界文学史上拥有一席之地。然而私以为,师姐所谓的“最好”评价过高,而小波的观点——没有很直接的说明——《一九八四》对探索文学创作各种可能性的贡献,即描写未来的小说未必是科幻小说,或许只是把故事放在未来而已,似乎更贴切些。
  刚开始读《一九八四》的时候,惊为天人,接下来感觉趋于平淡,最后简直是一般了。天马行空般的创意在三段式小说的第一部分爆发,然而仅仅在第一部分爆发。第二部分像是爱情小说,而第三部分太过意识流,最终导致小说的结构发生了分裂(或者有人认为小说的结构未必需要统一,但是我比较传统,认为还是统一得好。《三国演义》,《贝姨》和《情人》,风格也许完全不同,但结构都是统一的)。而且小说中断冗长的议论也伤害了的它的文学价值,换句话说,奥威尔没必要把一篇社会学论文放在小说里。它可以单独发表,但没必要放在小说里。
  可瑕不掩瑜,《一九八四》毕竟是一部杰作。奥威尔对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国家)向极权主义演变的可能性(或者说必然性,这必然性导致了大清洗、文革、网络长城,等等)透彻的洞察力奠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小说的最后,温斯顿在布满老鼠的铁笼前终于出卖了裘利亚、也同时出卖了爱情的一幕,也让我深感震撼——不只是因为自己从来不相信爱情的力量,也不只因为自己最怕的也是老鼠……

《策略思维》

  为Beta庆祝考研成功的时候发现他在看这本书,翻了两面觉得不错,然后我就买了。39块的书,打了八折还是很贵。
  这本书的内容极富价值,然而写得太烂。我第一次读财经类的畅销书,知道不能拿文学书的标准要求它,可它确实太烂了——可能大多数财经畅销书,或者大多数畅销书都这样烂,我不知道(至少以前看的一本生物畅销书《自私的基因》很不错)。
  这本书的博弈论部分有几个案例,比如三人决斗、轮盘赌、交换密封了钞票的信封等案例,很富启迪。但是滥竽充数的案例比重太大,骗了我的时间和金钱,让我很不爽。本书完全可以删去3/4的内容,价格降到9块钱;或者让某数学系的老师把它整理一下,开一门《策略思维》选修课——都会很受欢迎。但是你这样骗钱,太不厚道!
  我觉定了,以后但凡此类畅销书,都从Beta那里抢。我的钞票是很宝贵的……

《大教堂》

  以上三本都是为了买《大教堂》而捎上的。卡佛的作品才是重点。
  在常看的报纸与订阅的rss上都读到对《大教堂》的评价,一片赞誉,于是我就买了。虽然跟风,到底还是符合自己读小说的原则:读外国人写的书,读死人写的书(王小波是唯一的破例,破坏了一半的规矩)。
  与《一九八四》的从高处渐渐滑下相反,读《大教堂》,是由失望变成兴奋的过程。这也难怪,读完小说集里的十一个故事以后,翻看译后记,发现主流观点的评价与自己的相同:最好的,是第十一个也是最后一篇,《大教堂》;其次是第五篇《好事一小件》。另外,个人认为倒数第二篇《马笼头》堪居第三。
  小说的内容就不剧透了,毕竟我希望怀着好奇心去读它的人越多越好。我想说的是,以前自己一直以为“长篇叙述命运,中篇叙述人物,短篇叙述悬念”是小说的原则,可卡佛的一番话,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对于我写的那些人物和那些境遇来说,困难优雅的解决不仅是不合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可能的。我承认我非常羡慕那些以经典模式展开的小说,有冲突,有解决,有高潮。但即使我很尊敬那些小说,有时甚至有点儿嫉妒,我还是写不出来。作家的职责,如果作家有职责的话,不是提供结论或是答案。如果一个小说能够回答它自己,它的问题和矛盾能满足小说自己的要求,那就够了。而另一方面,我只希望能保证,读者读完我的小说后,不会有受到欺骗的感觉。”
  是否可以理解为,描写一场火灾在即将把整座村庄摧毁前的一刻被扑灭的小说,是古典式的短篇;而描写火焰渐渐把村庄吞噬,村民们却无能为力、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的小说,便是卡佛式的短篇?
  不管怎样,连卡佛自己都承认,《大教堂》这篇作品,与他以前写的任何一篇都不同——我确实能得出来——所以,卡佛最富盛名的小说集以此命名,并且被引入中国。

2 thoughts on “卡佛.《大教堂》”

  1. 1984言过其实了卡佛的大教堂(Cathedral, Craymond Carver)奇牛无比,而且很短,I’m sure you enjoy enough time to finish it…

Leave a Reply to 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