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 in the Mist

  想象一下,雨夜,你的多桅三角帆船在细雾中的塞维利亚港泊岸。走下舷梯的时候,耳畔有这样的旋律,从闪烁着灯火的城市中飘来。哦,是酒吧里的钢琴声么?是哪位仙女的纤纤玉手正拨弄着会跳舞的琴键,演绎着这宛如梦幻的乐章呢?
  Mast in the Mist, from uncharted waters。

复活节岛

  16世纪还没有钢琴,不过那不重要。历史上的塔希提岛和澳洲大陆直到18世纪才被发现,却并不妨碍幻想家提前两百年将它们划为处女地。莫约十年前的一天夜里,自己驾着那艘“天才”号混合式快船在南太平洋上漫无目的地漂泊,当时海风袭来,水波不兴,视野里只有望不到边际的蓝色海水和星星般缀着的礁群。突然,在大海的一角,瞭望台上的水手发现了一座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岛屿——这岛在浩渺的大海中沉睡,邂逅它,宛若在浩瀚宇宙中的邂逅另一个地球——哦,世界上哪里来的这样一座岛!
  登陆以后,我们发现了一处还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村落。用船载的食物盛情款待了好吃而好客的当地人以后,向导带领我们来到一处被尊为圣地的遗迹——一片荒芜的高地上,赫然映入眼帘的,竟然是数百座四散排列着的、最高达十米的巨石半身雕像……
  那时,还在上小学的我坐在屏幕前,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原来这就是复活节岛啊——虽然自己已经知道,如孤星一般独处在太平洋中的复活节岛,方圆2000公里都是汪洋大海——可是,不亲身体验一下,哪里能感到一千海里的渺茫的震撼?
  十年后,我考完第二次托福,四处寻觅一个发泄积郁的去处。最终,我选择了在虚拟机上重温《大航海时代外传》,Uncharted Waters,我地理和历史的启蒙。

来杯朗姆酒

  提起酒吧,有些人脑海中立刻会泛出“小资”“鸡尾酒”“爵士乐”之类画面。诚然,21世纪的酒吧是这样的,可对我而言,酒吧,就是500年前里斯本、热那亚、休达的码头边,喧嚣嘈杂的小木屋。这里有漂亮的小姐和俊朗的绅士,而更多的是像《冰岛渔夫》中所描绘的那样,皮肤黝黑、肩膀宽阔、胸肌结实的水手。他们论升喝酒,说话的声音如洪钟一般。他们用拳头在覆满灰尘和油渍的小圆桌上狠狠一砸,吼道“老板娘,我的酒呢!”那声音震得天花板下的吊着蜡烛的枝架不住摇晃,火苗随之窜动。然后老板娘陪着笑脸,条件反射地回答“来了来了!”。
  来的,除了朗姆酒,还有活泼可爱的酒吧女郎,她可能叫露琪亚,或者玛琪露塔,或者美华,等等……叫什么名字,或者长相如何都不重要,总而言之,都是无限蔚蓝中的一朵红花。继续想象,这位酒吧女不只会跳舞,竟然还会弹琴。年轻的姑娘弹毕一首初阶的小夜曲,四周立刻传来踊跃的叫好声;继而,水手中某位国宝一般会弹钢琴的才俊优雅地走上前,请求为姑娘献上一曲,姑娘和琴而舞……
  于是,浓郁的拉丁舞曲奏起,露琪亚(或者玛琪露塔,或者美华)秀丽的长发与石榴裙在灿烂的音符中激情四射。弥漫在空气中的,还有嘹亮的口哨声,以及朗姆酒的酒香。
  这是我想象中的“酒吧”。

雾中的桅杆

  Mast in the Mist,这是菅野洋子女士为大航海时代2所作的一首插曲。不久前很偶然地听到它,立刻喜欢到不能自拔,不仅把这首歌挂在space的播放器里,甚至把空间的名字也改了。这是第三个名字。
  高三暑假在space上安家,取名《世界是船,我是船长,XX我的船首像》。XX根据心情定:“哪里有我的船首像?”、“北食堂有我的船首像”、“荷兰有我的船首像”……船首像一直在改变,不变的是我是船长。
  后来又很长一段时间,“XX我的船首像”变成了“be in Odyssey”——奥德赛为了回家而远航,而我是想离开。
  大四上学期,把空间名改成《Plastic Castle in the Air》。回想起来,大概是因为一切考试都结束,顿时觉得生活空虚的缘故。虽然自以为大四的自己比高中毕业时已然成熟许多,但用“空中楼阁”为自己的空间命名,似乎远比“世界是船,我是船长”消极。难道“成长”与“幻灭”是一对反义词么?我不希望这样。
  最后一个学期前,变成了现在的名字——隐约回归了大海,可还是被云雾所笼罩。也许自己现在的心态,比刚进入大学时消极了些,也比半年前积极不少——在水天之间游移不定,于是下意识地觉得《Mast in the Mist》更加贴切。
  早过几个月,恐怕还要改名字……海啊,风啊,雾啊,我该回到陆地了……但愿我能上岸。


  ps:原本打算单纯就一首歌写点东西,可写着写着就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跑题跑没影了。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刺激的时候,自己就不会写东西;而从前觉得满意的日志,都是受到重大刺激以后写得……人啊……
  可话说回来,如果所有人都淡定,世界上就没有艺术家了——房龙不是说么“……莫扎特无疑是极端愚蠢的……但是,有理智的人是创作不出《费加罗的婚礼》或者《魔笛》等名著的”。我不是艺术家,可我还是自找着受刺激呢。

10 thoughts on “Mast in the Mist”

  1. 虽然思维跳跃很快,到不算完全跑题——每个小标题下首句都找得到音乐的影子——而且读得我对此文此感相见恨晚。关于复活节岛,只在小说电影里见过的场景。一直寻觅那种不经意间有所顿悟或者发现的感觉:等待得到了回应,天光一线,佛像显灵,耳边响起圣洁的音乐……又或者《海上钢琴师》里第一个喊出American的那个人所能代表的心情。关于朗姆酒,同样理想主义的切盼。环境不那么重要,地点也可以模糊,其实在意的是人。有意气相投者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实为快哉!那么当彼此在自己的隆中辛劳耕种时,且耐心期待日后精彩的对答~

  2. 远航是不需要理由的,漂泊是不计代价的。大航海时代2缺少扣人心弦的剧情,精致唯美的画面,甚至是流畅自如的操作。但是他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一种仗剑携酒夕阳晚,一种碧空看尽浪淘沙。谨以此十四行,纪念渐行渐远的大航海时代和我的同行者们远行指向茫远的彼岸,在黎明的第一缕晨曦中,用青春和意气扬帆出发归来却依旧迷茫航行和人生的重点,在黄昏的最后一抹夕阳里,回忆爱与痛的往昔漂泊,牵一匹瘦马,撑一叶扁舟;出发,紧一尾风帆,起一轮铁锚;战斗,执一柄弯刀,束一身铠甲;小憩,思一盘明月,搂一壶温酒;酒吧码头的热闹嘈杂,驱不尽心中孤独寂寞汪洋大海的胸怀壮阔,容不下一腔壮志豪情终于发现,不需再沿着崎岖的海岸线谨慎着摸索前进,不再为财富和宝藏怦然动心终于明白,大海给我们的,是风雨中那颗高昂的头颅和不羁的心

  3. to 郁金香 许:喜欢所谓“蓝色妖姬”之类是一种小资,喜欢塞维利亚的朗姆酒是另一种“小资”。我以为现在的人(尤其是没有玩过那款游戏的,更尤其是女生)大都会喜欢前一种小资,没想到你喜欢后者啊,真的没想到——话说我自以为这篇文章写得蛮大气的,一点都不煽情……to falcon:一直以为邂逅大航海,必须同时达成三个条件  1. 年纪尽量要小,同时又具有足够的理解力。如此,一个游戏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记,甚至影响到玩家的世界观。年纪大了已经很少玩游戏,更不用说影响世界观。年纪太小,又显然无法理解游戏的内涵。  2. 必须出生在一个很纯粹的游戏的年代。我是说现在的游戏——抛开先入为主的偏见不算——本身就已经很难达到《大航海的高度》了。车枪球已经成为欧美游戏的代名词,而日本方面,光荣对《三国》《信长》《苍狼与白鹿》——更不用说《大航海》——系列的中止开发,足够说明问题了。  3. 互联网已经毁掉了单机游戏,而且很难想象,还会有人像对《英杰传》《金庸》一样,用相当长的时间去挖掘一款游戏。我不是指玩物丧志——好比说每天玩一个小时游戏,现在的人倾向于把游戏时间全用在《魔兽》这样的游戏上,或者快餐式的玩一个换一个。而《大航海时代2》和《仙剑》的那个时代,孩子们是可以半个小时半个小时的玩上一个月的。  一言以蔽之,我认为像《大航海时代2》这样的游戏,已经无法重现了。不是指在销量或风靡度上,而是作为一个“第九艺术”影响奖赏者的典范,这样的游戏已经不复出。

  4. 多年以前我就曾经说过4M的大航海时代2是再也不会有了。也许对这些回忆的重温只能留到我们构思《二十世纪末少年》这样的漫画时才能被重新勾起吧。在一个不是家家都有电脑的时代,我还记得看着别人玩我们一群人在旁边出谋划策的一幕一幕,我还记得每次看到大众软件榜单仙剑总是高举榜首的不平和愤愤。无论是大航海或是英杰传,也许我们的有生之年都没有精力或是时间去创造这样一款游戏,也许我们的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新的一款这样的游戏,但是当我们感到孤独和寂寥的时候,想到我们曾经也有着一个世界,这样一片天空给我们挥洒,我们就会感到这个世界还不是那么坏,还有值得我们去梦想和奋斗的东西。船长,要一起出发吗?

  5. 同样喜欢这句:。。。但是当我们感到孤独和寂寥的时候,想到我们曾经也有着一个世界,这样一片天空给我们挥洒,我们就会感到这个世界还不是那么坏,还有值得我们去梦想和奋斗的东西。某方同学你怎么这么有文采了。。。不仅有文采,还那么点煽情的意思。。///表拍我。。。

  6. OMG,太煽情了,有生之年有所为,有所存,船长义不容辞花开我这里跟Falcon调情呢,你跑来插一脚太不厚道了

Leave a Reply to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