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奇妙物语

  在国内的时候很喜欢看美剧,出国后反而不看了,大抵是文化差异的关系。从前厌倦中国的文化氛围(或者说东方的文化),所以向往美国的(西方的);后来身在西方文化之中,又开始怀念东方。最近受热议的《裸婚时代》,理应是一部会让我感兴趣的、东方文化中的电视剧,可听说后来文章发财了,有资本去重新追求的姚笛了,我觉得这故事又回到了国产剧狗血的老套路上,旋即失去兴趣。事实上,月薪三千的男人娶月薪八千的美女这种事,在中国本就万中无一,建立在万中无一的基础上的故事,根本没有现实意义。一旦反过来,把姚笛换成一个姿色平平的女演员,癞蛤蟆吃天鹅肉的框架就不能成立、剧情便无法发展下去——没有了狗血的剧情,狗血的市场和观众就不会接受,这是现实意义之外的现实。
  《仁医2》以后,我通宵补了《仁医》,立刻对日剧肃然起敬。就在前两天,无聊时看了两集《世界奇妙物语》,又沉迷其中。《世界奇妙物语》剧如其名,说的都是奇奇怪怪的故事,不可以常理计。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播了二十多年的长剧,几百个奇怪的故事中,确有那么几部颇具现实意义,甚至比国内的狗血剧更贴近国情。

二胎

  一个典型的双职工家庭,家境中产,育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儿子。妻子就职于杂志社,突然蒙上司的垂青,让她领导创立一刊新的杂志。
  这本是事业腾飞的大好机会,不想此时天公作美,她发现自己已经怀胎三月。无数女人梦寐以求的产假,对她来说却意味着错过一个不复得的机会。
  就在她为是否打掉这个孩子而纠结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个似乎只有她能看见的小男孩凭空出现,总在她身边萦绕不去。终于有一天,她找到一个和小男孩对话的机会,她问他:你是谁,叫什么名字?小男孩说:我是你的孩子,我没有名字,因为妈妈不想要我……她感动不已,遂决定把这个孩子生下来。
  最后一部分很煽情。妻子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怀孕了,然后双方开始回忆为第一个小孩而折腾的点滴。虽然两个人都很辛苦,但是累得值得、累得幸福。为了第二个孩子,她们还要加倍的努力。

  《奇妙物语》的篇幅很短,一个故事通常只有15到25分钟,所以故事凝练、并不会铺陈开。其实,我觉得中国完全可以拍一部电视剧,就叫《二胎》,大抵就是一对独生子女夫妇,家境尚可,第一胎是个女儿,男方走火,女方又怀了一个男孩,要还是不要的故事。走双线的话,还可以再安排另一对夫妇,虽然不符合独生子女生二胎的条件,还是把第二个孩子生了下来,于是两个人都要为这个黑户而奔走……
  计划生育问题,背景过于庞大,且不展开议论。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80后这批独生子女的长成,二胎在几年以后必将成为一个严肃的话题。要一个还是要两个,要孩子还是要事业,要一个闺女足以还是再要一个儿子传递香火,类似的抉择相信很多这一代人在摆脱了经济束缚以后都会遇到。尽管话题很现实,国情却决定这样的电视剧不可以拍,国情么……

脑补丸

  一个相貌平平的男人娶了一个相貌平平的女人。婚后,男人进入了“厌倦期”。下班以后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面对居家主妇的各种诱惑,他宁愿看杂志上的泳装模特脑补。他老婆也有自知之名,只能把苦水吞到肚子里。
  有一天,男人路过一家药铺,看到有“厌倦期特效药”出售,就先拿了一颗试用。回到家,发现老婆在自己眼里竟然变成了杂志上的泳装模特,于是兴奋不已,两人也共度良宵。此后,男人开始定期复用脑补丸,这段婚姻焕发了第二春。
  又有一天,男人同事的小三到公司里来大闹了一场,“你到底娶不娶我”之类。男人很受触动,自忖:我这样脑补的行为,其实与外遇无异。又回想起与糟糠之妻曾经的纯洁爱情,下决心面对现实,果断断了脑补丸。
  好戏还没完,《奇妙物语》有一个定式:本已奇怪的故事的最后,必定有个奇上加奇的“逆转”。《二胎》这个故事的逆转,是妻子被“妈妈不想要我”触动后决定把孩子生下来,把一则准鬼故事变成了温馨的伦理剧。《脑补丸》这个故事的逆转,是男人在离家上班时,长久以来第一次对货真价实的妻子挥手道别;此时镜头一转,妻子眼中的丈夫,其实是一个明星脸……最后一个镜头是药剂店的特写,货架上还有一种“厌倦期特效药”,一行小字注明“妇女用”。

  今天维生素和鱼肝油之类的保健品都已经流行开来,在不远的将来,如果脑补丸作为“伟哥”的另一种形式走上货架,我也不会奇怪。那个时候,婚姻伦理恐怕会受到不小的考验。
  我一直相信,在蜜月期以后的厌倦期,约束彼此婚姻的不再是爱情,取而代之是对家庭的责任感——正如步入大学后,自律强的学生能约束自己,而自律差的却自我放纵——有责任感的会恪守原则而不越界,缺乏责任感的就会出轨。相比出轨,如果不能恪守原则,吃脑补丸未尝不是权宜之策。
  然而,吃脑补丸本身究竟算不算一种背叛呢?我们经常听到“我爱你的不是外表,而是你的内心”——如果此话当真,吃脑补丸就不算背叛,毕竟换了一层皮,内心还是不变的,“我只是让你的外表更美了,我爱你的温柔善良,从来没有改变过”——如此虚伪的托辞,谁会相信呢。

家有一老

  一个老男人,丧偶,独居。膝下一女嫁做人妇,一家三口生活在别处。老男人和孙女都喜欢看樱桃小丸子。
  经济不景气,老男人失业了,他这个年纪已经很难再找到工作,独身一人也觉得空虚寂寞。他给女儿打电话,说了失业的事,话语间听出女儿不愿自己搬过去跟他们住,此事作罢。
  第二天,老头子出去找工作,无果。做城铁回家却睡过了站,下车时来到一个陌生的小镇。生活在这里的人邻里和睦,待人热情,与大城市里的截然不同。天色渐晚,老男人正无家可归时,樱桃小丸子突然出现了,攀谈一阵,她邀请老男人回家做客,老男人欣然答应。老男人和小丸子一家人吃了晚饭,相谈甚欢。老男人问,自己能不能留在这里,小丸子的家人表示乐意之至,小丸子却不同意,说“老爷爷的家人还在等着您呢”。老男人无话可说,只得告辞,出门时天色已黑。
  老男人醒来,发现自己只是在城铁里打了个盹,刚才经历的都是一场梦。
  老男人回到家,发现子女和孙女都在家门口等着自己,孙女热情的迎接自己,就像小丸子邀请做客时一样。原来女儿不放心父亲,打电话也无人接听,就和丈夫女儿来父亲家了。他们决定,接父亲回去一起住。
  从此,老男人和女儿一家过上了动画片里一样的生活,这是《奇妙物语》中少之又少的团圆结局。

  东西方文化里一个很大的差异,便是长辈与子女关系的差异。西方文化里不需要考虑家有一老(《豪斯医生》里豪斯因为隔阂,不想参加自己父亲的葬礼,也没人说他是不孝),而东方文化不可以回避。我的爷爷和奶奶都健在,奶奶的身体还算健康,但是爷爷的很差。我在国外唯一担心的事,就是爷爷在自己不可以回国的时候去世——比如,爷爷在我的期末考试周前突然病危,我必须回国见最后一面,然后一个学期都白修外加三个F。
  现在我已经独立了,开始存钱,想尽孝道,可是却面临各种矛盾。我是先把欠父母的还清呢,还是先把自己买房子的钱存了,还是先在父母腿脚还灵便时、带他们游山玩水?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住在一个城市,爷爷身体有恙,奶奶一个电话,子女半个小时后就能赶到。可现在我和父母远隔重洋,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这样,意外发生时如何才能回到父母身边?
  我有私心,我的父母有私心,我的爷爷奶奶也有私心,这个世界上谁没有私心呢。我的家庭并不需要为养老的经济问题发愁,可是中国有不少家庭需要;中国有很多家庭的老人其实只是想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可我的爷爷却尤其与众不同……仔细观察一下,幸福的家庭的相似的,有麻烦的家庭各有各的麻烦。与其说这是养老的麻烦,毋宁说这是东方文化的麻烦。

  癞蛤蟆吃天鹅肉的故事,做小三和傍领导的故事,穷小伙靠奋斗成为有钱人的故事,很好看,然而缺乏现实意义。我本人以及我认识的几乎所有人,都是俗人,究其一生恐怕依然是俗人。对我这个没有什么远大抱负的人来说,《奇妙物语》身为日剧、故事虽然大都扯淡,少数现实些的对我的触动,却比多数国产影视剧大得多。
  说句题外话,虽然好色,但我有自知之名,如果养不起姚笛这么漂亮的老婆,我是绝对不会主动提出结婚的。真要是走火了弄出孩子,不得不奉子成婚,我一点不吃亏,她也只能自认倒霉。婚后她要IPhone要Coach神马的,买不起我就不买,谁让你嫁给我的;卖得起我也不买,我欠爹妈的债还没还清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