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余烈

  最近喜欢挂着耳机用手机听百家讲坛,听了很多袁腾飞和易中天以后,开始听王立群讲秦始皇。私以为王立群说得比较平庸,嗓音、观点和技巧都缺乏亮点,而且自己对战国末期的历史已经比较熟悉了,听他的讲座经常走神。

  然而,他的《六世余烈》一讲却让我印象尤其深刻。这一讲的主题,引用王立群的话来概括:

秦始皇只用了十年时间,就摆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所以所有的历史书讲到这个问题,都强调由秦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所有教材都回避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秦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我想讲讲这个问题,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所谓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向,这个大趋势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另一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秦统一天下,是历史的必然性,这有两层含义。第一,七代明君;第二,代代重才,这两点构成了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从秦孝公到秦王嬴政,一共是七代国君,没有一个昏君庸主,这个很不容易。再一个,代代重才,都重用贤才,这也很不简单。

  “六世余烈”语出贾谊的《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此处的“六世”,指秦王嬴政之前秦国的六代国君,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王立群说得很有道理:六世和嬴政七人,即位的过程多有偶然因素,但代代重材,秦始皇更是少有的没有鸟尽弓藏的开国皇帝——相比之下,六国昏主层出不迭,祸害忠良、逼走贤明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引申思考,苏洵在《六国论》提出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观点就在太狭隘了。

  遗憾的是,为什么秦国的这几代国君的整体素质如此之高,王立群仅仅提出了问题,并没有解答。

  说起《过秦论》,又想到《非常道》里记载康有为的一则轶事

康有为颇自负,曾说:“古今大文章只有二十余篇,以李斯《谏逐客书》为第一,贾谊《过秦论》第二,其次则司马相如、刘向、刘歆、谷永、扬雄、匡衡诸家敦厚典雅,皆含经义。”而其讲文往往出乎本题之外,如讲韩文公《马说》,首言:“吾读《马说》则生无限感慨。昔戊戌变法,劝德宗辟新疆全省为牧马场,养马八百万匹,为扩充骑兵之用。日本岛国不足虑。若驰驱欧亚,称霸天下,舍骑兵莫属。蒙古入欧,全凭马力。余愿辅德宗为成吉思汗也。”至下课,则文公《马说》一字未谈。

  我鄙视康有为的为人,然而对南海先生的学问钦佩之至。南海先生奉《谏逐客书》和《过秦论》为古今大文章的魁首,我便跟着附和了。《谏逐客书》和《过秦论.上篇》都是高中语文的重点古文,高中时我学得可谓用心,却止于欣赏遣词造句,并没有领悟到文字以上的思想和历史包袱。离开校园许多年后,自己仍在一点一滴的体会着这些文字的千古之力。

  不禁想到,中国的语文教育,尤其是古文教育日衰,到了我的孩子上学的年纪,这些千古文章恐怕都如鲁迅的名篇一样被移出语文课本了。即便如此,我还是会给下一辈一字一句讲《过秦论》——小时候被语文老师出身的父亲逼着背古诗,自己很多年后来理解他的用心并由衷的感激。祖父也是读私塾出身,我们何家三代虽然没出什么人物,做人都光明磊落,这也算三世传承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