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殇》.Chapter2

  记得很清楚,离散课上,老师在说什么根本没有听。那时候我戴着耳机,把书按在膝盖上。翘着二郎腿坐在教室里中央靠后的位置。明长城,女真人崛起于白山黑水,“孤独的将军”戚继光(看过《万历十五年》后才知道,《河殇》的作者一定受了《万》相当巨大的影响)。读着读着,确实感到几丝悲哀,就像黄仁宇所言,明朝确实是个不成功的时代,所有的人、所有的事,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惊人的不成功,仿佛除了崩溃,已经无路可走。
  想着想着,机械地翻过一页,“不许片板下海”……海禁……闭关锁国,我知道……蓦然映入眼帘这样一段话:
     “十五世纪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世纪。人类开始把眼睛从大陆移向海洋。不管是对东方,还是对西方,历史都公平地让它们进行一次选择。无论是太平洋,印度洋,还是大西洋,都对大陆上的民族敞开著胸膛。”
  不是一段很煽情的文字,我也不是很煽情的人,可读到它的时候,鼻子居然禁不住酸起来。然后,眼泪,一左一右的两滴就流了下来……
  六年级的寒假,在《大航海时代外传》中,在虚拟出来的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用“大发现”来修饰的时代里,自己模模糊糊感到了“海洋”一词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高三的暑假,在青岛第一次见到大海,遗憾地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波澜壮阔,碧海蓝天的美好图景被无数现代建筑和人工景观割裂,可我依然感触的到,那广袤无垠赐予人的憧憬、恐惧和寂寞。
  人,是因为求知,因为好奇,才能成为可称为“智慧”的生物。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于是翻山越岭,长度跋涉,即使发现山的后面还是山,仍会不知疲倦地探索下去,终于看见了丛林、平原、湖泊、大海……目光所及是一望无际的蔚蓝的时候,人当然会问:那么,海的后面是什么?不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因为被山阻挡了视线,然而只要走上百十里路翻过山去,无论如何都有个答案。那么大海呢?人们不知道海的后面是什么,因为一览无余,因为一片苍茫,不知道要驶过千里万里才能看见海的彼岸——或者根本没有彼岸。死在珠穆朗玛峰的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一句“因为山在那里”,仿佛一瞬间解答了人类为什么要探索万物的疑惑,可是大海呢?扬帆远航的人怎么会知道水天相接的彼方有什么呢,是亚特兰蒂斯,蓬莱仙境,还是三条鱼支撑的世界之基,抑或是,世界的尽头?
  人类的伟大,正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在于明知九死一生依然前赴后继。大海的无限辽阔从没有,也绝不可能泯灭人类探索与征服的欲望。如同太阳召唤着追日的夸父和挟片羽高飞的依卡拉斯,那水天一色处无垠的蔚蓝反倒化作赛壬女妖般魅惑众生的靡靡之音……人类哪里可以抵挡得住这样的诱惑呢?面对这样的诱惑,人类又有什么理由强忍住好奇与冲动,扼住自己的脖子,蒙上双眼,寂寞地跪在海边承受这百年孤独呢?
  我相信拉美人读《百年孤独》的感觉,与国人读《河殇》无异。尽管两本书有太多太多的不同,却都流露着作者对一个固步自封的民族发自肺腑的爱与恨。一个拒绝大海的民族,必将被海洋所征服,正马尔克斯为小镇马孔多安排的悲剧性结尾:那个承受着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4 thoughts on “《河殇》.Chapter2”

  1. 我相信拉美人读《百年孤独》的感觉,与国人读《河殇》无异…
    不敢苟同.
    国人读过河殇者又有几人?薄薄的一本黄皮皮的小册子,牵连起来的确是那个厚重的记录片,以至沉重的历史.
    加西亚-马科斯老人家的个人体味又怎能和那个小小的电视片脚本比照呢..
    P.s如果SONG哥您去写九州,就不会那么好卖了..

Leave a Reply to Chongguang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