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很堕落,因为回家所以堕落。好在开学以后又能和诸美女一起上自习了——不管长得怎么样,假设她们是吧。
就这样,算上放假前看的《张居正大传》、返校几天看的基地三部曲,加上断断续续第二次读完的《围城》,这个暑假也没有太荒废。当然,算来算去都是不务正业,毕竟看小说对养家糊口一点帮助都没有。
《围城》只读过两次,感觉不尽相同。四年前的高二暑假,因为Falcon一句“《围城》读七遍就懂了爱情”第一次开始读,当时还馅在无知少男对爱情虚无缥缈的幻想里,看书留于文字的表面,对“围城”二字的深意全无理解。 第一遍读完,除了对钱钟书先生的妙语连珠印象深刻,文章的精髓在脑子里就像水珠滑过冰面般全无痕迹。
四年以后读第二遍,理由无非还是陷入了感情漩涡——如果不是曾经陷入或正在陷入这个漩涡里,谁会去读《围城》,钱老又怎能写出《围城》呢?比起第一次的囫囵吞枣,这一次读得更仔细更认真。十七岁时毫不感兴趣的一些人和事,二十一岁时已经深深吸引了自己。
若要就小说本身谈谈感想,我想自己还是太嫩。寥寥二十三万字,虽然因为主题和地域性所限,《围城》缺少广泛的共性,不能成为时代的镜子,无法跨入“巨著”的行列。但是单纯就一部爱情小说而言,其对爱情、对人性的刻画和剖析都是任何一个近代或当代的中国作家所无法企及的。这样一部作品,如果自己能在不惑以前读懂一二,那倒真是件幸事。
至于Falcon的“《围城》七遍论”。读过两遍之后,仿佛自己已经略有所悟。所谓“读七遍就懂了爱情”,并不是像赶工作指标一样,一天读一遍,一周以后就成了情圣——读围城就像车到山前自有路的锦囊妙计,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便,读书的冲动也油然而生,于是重温一遍,更有所得。十七岁,荷尔蒙达到峰值时抱着启蒙的心态而读;二十一岁,在百花深处困惑不解时抱着求索的心态而读。我不知道第三次会是什么时候,琢磨着估计是三五年以后、又在感情上触礁了……
所以,Falcon的理论把因果关系倒置一下就完整了:
懂得爱情的时候,《围城》已经读完七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