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塑料城堡.Chapter1

  文字和美女一样,有的可以一见倾心,有的却怎样也培养不出感情,有的别人都说好,你却怎样也品不出味道,有的你喜欢得五体投地,可是身边却同道者寥寥。
  最早和古文擦出火花,是小学时在电影里听一对师生高声背诵《赤壁怀古》;最早和诗歌擦出火花,是初中时在《清华夜话》里听到几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98级学生齐声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早和现代文擦出火花,是高中时不知为什么,突然回想起初中学过的《背影》……一般而言,一旦你和某位(类)美女擦出火花,接下来就能从她(她们)身上发现源源不尽的美,古文、诗歌、现代文同样如此。很庆幸自己还记得是什么时候,和谁,怎样擦出的火花,同时也遗憾有些倾国倾城的美女无论如何也来不了电。被后来文、史学家奉为千秋散文楷模的《左传》,绝大多数当代诗人的绝大多数作品,鲁迅的小说和杂文,诸如此类,读起来都味同嚼蜡。不过话说回来,有些绝色佳人属于“女为悦己者容”,你要想体察她的美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才行;也有些美女不过是画上浓妆、披上鲜衣、拖些人虚张声势而已,本来就言过其实,言不副实,没有任何骄人之处。
  因为上了新东方、Falcon出国等原因,到大学后思想很西化,甚至认同了“没有被用英语描述过的等于不存在”这句话。可是正因为西化,心里一个从前并不急着解开的结现在变得尤为紧迫。就像DK在QQ说的:在英国天天面对着一群皮燥毛长的洋妞,人都快疯掉了。如果出了国,汉堡包薯条的生活倒不是问题,问题是:自己已经在百花深处呆惯了,倘若和一群番邦女子生活在一起,就简直和进了和尚庙无疑,这日子还怎么过?!
  我说的是英语。
  像所有在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一样,活了二十年,英语也学了十几年。这十几年里虽然听力口语鲜有长进,文章却读了不少。可是不管读多少文章,自己还是无法从英文原文里体味到丝毫美感。诚然,偶尔也会有例外,比如《勇敢的心》中华莱士吼的“Freedom”,发音铿锵有力,回声缭绕耳畔,美不胜收,但这美建立在电影剧情的基础上,脱离了电影就逊色许多。又比如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美得惊天动地,但他依托于口号的意义,用任何语言表达都几乎有相同的效果(“我有一个梦”就毫不逊色)。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既有中文独特的文韵,又有尽有中文才能表达的意境——如果有朝一日,看到了一篇、一段、一句可以做到这点的英文,那么我就可以和她擦出火花。
  在看《勇敢的心》之前,自己对任何外国女人都不来电,看过之后,十年前的苏菲·玛索成为心中唯一的满分(100分)女人——早一早二荷兰语都在八十分上下,五年前的子怡不过九十多分——她也是目前为止榜单里唯一及格的番邦女子。
  帮我解开这个结的是一句歌词。伟大的KONAMI,伟大的《幻想水浒传2》,伟大的《Plastic castle in the air》,伟大的这句:Fragrant violets there do lie,holding a dance when no one is by。

3 thoughts on “天空中的塑料城堡.Chapter1”

  1. 顺便说一句,英文里很强的句子不胜枚举,就说“勇敢的心”中的最强震撼,恐怕不是那声freedom,而是海报上的那句:
    Every man dies, but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