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和唐骏,应该是前几年里中国声音最嘹亮的两个打工仔,而且他们碰巧和IT都有点关系。之所以强调他们是打工仔,因为中国还有温家宝、马云、潘石屹、郎咸平、韩寒……更嘹亮的声音在中国还有很多,但他们都是自己为自己做主的人——而李开复和唐骏是打工仔。
我比较喜欢唐骏,诚然他是中国第一的职业经理人,不过这不足以让我喜欢他。我喜欢他演讲时的开场白。唐骏面对八零后九零后们,通常用两个桥段开场,“卡拉OK打分机是我发明的”,“大头贴是我发明的”。接下来他可能会说说他在日本的那些事儿,在微软的那些事儿,在盛大的那些事儿……不过那只是点缀。职业经理人对普通人来说不是好的榜样,他们既不是创业先锋,也不适合东方人信奉的“从一而终”的企业文化。更多的时候,唐骏谈谈自己的经历,听众们各取所需就行了。
李开复这个人,我对他的认识是由尊敬到反感的。尊敬不用多说,读过他的简历便没有理由不尊敬他。可是后来变得反感,纯粹因为这个人太过奇怪的缘故——他居然想当精神领袖?
如你所知,李开复不是中国人(台湾人的问题以后肯定要写点东西),没在中国上过学,没在中国求过职,接近四十岁时才开始在大陆工作——除了一张中国人的脸,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不比其他的硅谷精英们更了解大陆的教育。从另一个方面说,放眼世界,在IT领域达到像他这样成就的、依然在工作的人,少说也有一两千——当然,会说中国话的恐怕不到五十个。
唐骏发给中国学生的名片,首先是“卡拉OK打分机是我发明的”,其次是“大头贴是我发明的”,接下来才是周游列国的工作履历。而李开复的名片,首先是“我在苹果XXX”,然后是“我在微软XXX”,最后是“我在谷歌XXX”。哦,我知道你很成功,台湾长大,初中开始在美国念书,卡耐基梅隆博士后毕业,然后在各大巨头之间跳槽——但是,有人么吸引我的?你的故事对我有用么?你想做大陆学生的精神领袖,可是,你了解大陆么?
李开复当然了解大陆。谷歌声明退出中国那会儿,《Google百度和谷歌的那些事》(作者霍炬)在网上风传。这篇文章的精彩在于,尽管没有爆出什么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年头,IT业头很难有内幕了),却把汉语搜索业这几年的钩心头角理出一个脉络,并且上升到一定层面,让人心服口服的相信谷歌死了活该。李开复太了解中国了,当今世界访问量排名前十的网站,三个被墙(Facebook,Youtube,Blogger),四个被墙过(google.com,msn.com,Live.com,wikipedia),两个是中国的网站(百度,QQ),唯一始终保持贞洁洋网站的只有yahoo.com。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李开复为google.com鞠躬尽瘁死而后已,google.cn在CCAV的枪林弹雨中虽然受尽凌辱,依然坚强的活着。这些年里,百度打造了百度贴吧,新浪炒红了名人博客,QQ.com成为中国第一门户,而谷歌还是那个谷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无过,但求苟活。
谷歌是苟活着,背靠google.com,占据了国内30%的搜索市场,如是而已——在谷歌的主页,你连用户登录的链接都没有。我到美国以后赫然发现,至少在大学领域,Gmail,Gtalk,Google Group,Google Documents……这些都是学习生活中的默认工具,然而我在国内上学的时候,除了Gmail,其他的Google服务学校不用,老师不用,同学不用,我也不用——值得注意的是,GFW对这些服务的态度尚算友好,但谷歌并没有将它们更多的推广。这是谁的失职,谁来负责?
突然感到跑题了,我应该围绕着“声音”,而不是指责李开复和谷歌的种种,何况这些霍炬都写了。我想说的是,每当李开复为中国大学生指点人生时,我都觉得非常滑稽。李开复有一次来广院传道,我没去,别说去的人太多了,就算没几个人去我也不去。中国的成功人士里,我愿意去听传道的虽然不多,也有几十个,而能让我去人挤人的只有史玉柱、李书福、罗大佑、王菲(其他应该还有,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后两个是偶像,前两个是在大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脊梁挺直了生存下来的榜样。
最后说一下,精神领袖这玩意,最好别挖空心思想着去做,否则就像小丑了。在我看来,Luis对我的教益比李开复大得多。Luis是一个53岁的巴西程序员,白人,中产,信仰“活到老学到老”,我上学期的blog里写过的。我们上学期一起修软件需求,这学期碰巧又在一起修面向对象设计,而且还是一组。Luis说英语很慢很清晰,去过中国,认识百来个汉字,我们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问题。我有时和他讨论计算机以外的话题,毛主席,巴西的经济,移民与爱国……这种时候,Luis虽然不是精神领袖,但他是我很好的老师。他只是一只普通的计算机行业的恐龙(a dinosaur,原话),他的声音可能没有多少人会刻意去听,可倘若有心人用心去听,收获自知。
精神领袖不过是炒作自己的一种方式,能不能当可不是看你想不想当。名人多了去了,因为想当精神领袖看不起一个人有些太过了。李开复10岁去美国不是他的决定,没能体会中国式教育也不是他的决定,回到中国淘金是他的决定。试想当你10年后在美国混的人五人六,我大骂你小子不在国内陪我一起和政府斗真是没骨气,你会怎么想?李开复走了一条12岁的我选的,21岁的我想的一条路。创新工厂的概念被他抢先了我很不爽,但是这是一件值得人们前赴后继去努力的事业,所以我会欣赏他。谷歌的那些应用一直就有,你这个木头自己不用怪人公司不推广,真是没道理。不要忘了,创新是哲学的概念,与应用无关。虽然你,我,李开复都是大俗人。
我对创新工厂不太了解,只觉得是个风投的二线代理。或者是国内的环境不好吧,我看德州这边有很多小公司、新公司,乱七八糟的什么都做。我这学期要做的一个半实践性质的项目,就相当于一个律师和律师助理间的中介平台,这也是给一个新成立的小公司做的——其他组还有其他的乱七八糟东西,什么都有。我提到Luis,Luis现在一边给别人打工,一边还经营一个公司,他以前的公司还倒闭过……创新,或者说创业,是一种精神。我觉得国内这片土壤缺乏这种精神,尤其是一毕业就创业或者毕业两三年内就创业的少之又少。更有甚者,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淘宝上开个网店就叫创业、叫电子商务了,这很滑稽。我讨厌李开复,因为他是个“商人”,还标榜自己是精神领袖。当然,google、微软、苹果也都是商人,但他们做商人的同时一直在创新,一直拿得出东西来。李开复拿出什么东西,或者说谷歌中国拿出了什么东西,我没看到。在谷歌与百度的较量中,谷歌在技术上也完败了,百度百科、百度贴吧、百度知道……而谷歌似乎在与政府的周旋上耗费了所有精力。我觉得李开复之所以愿意回到大陆,因为在美国的三十年里他只是一个有钱的打工仔,那里的学生眼里有乔布斯,有盖茨,有杨致远,但是没有他。而回国以后,突然感到中国的学生对他推崇备至——他90年受联合国邀请来中国巡回演讲时,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于是突然想到“我在这里这么受重视啊?!”,然后就萌生了做精神领袖的念头了。如果创新工厂能做出点什么东西来,我会改变对李开复的看法。但在此以前,我认为他言过其实
李开复是否为了精神领袖而精神领袖,我不知道,但是在缺乏引导、文化断层的当前,他的很多话还是比较响亮,也是有指引作用的;不能因为何同学悟性较高就否定大众的需求吧,就算流俗为快餐式的慰藉,也在大多数人的需求下有他存在的基础。罗大佑等,人格魅力太强大,无为而为了,呵呵~
其实都是比我们强太多的人。。。。
to Xu: 跟女生说话要注意,不能喷女生的偶像。不然就被讽刺悟性高了……ps:难得看到DYF这么低调
自由讨论而已,何同学这么一说,我等的境界就更低了……
那天又看见JOBS出场了,苍老的不行,虚弱的可以。天才毕竟只有那么几个,人人都知道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却很少人知道瓦萨里;人人都知道哥伦布,却很少人知道亚美利哥•维斯普奇;人人都知道windows,macOS,却很少人知道PARC。所以对普通人的激励也是很重要的,相信不是天才也会改变世界其实也是突破。我不是开复饭,相反,我对他甚至都不怎么了解,但我喜欢他的提法,甚至那就是炒作自己。最近有个不错的小说念头,你说要不我找机会给你讲讲。
不管那些是是非非,成就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反应能力的。这我实话实说。看看那些小孩子忽略个别要素,把错误认识还讲的头头是道的。真觉得自己会不会也在犯傻。还是跟自己层面上的人玩保险,高了还是保守点为妙。